欢迎访问本站,今天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经济管理系 > 教学科研 > 正文

金鼎山镇莲池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19/07/12 05:33:30浏览次数:

金鼎山镇莲池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为深入落实十九大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批示精神贯彻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按照教育扶贫的相关精神及学院助力脱贫攻坚的相关要求,系高度重视此次农村经济现状和发展模式调研工作,进行专题协商,拟定调研问卷,并于2019年7月6日到金鼎山镇莲池村开展调研,通过调研汇总并进行分析,现将调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

1、调研背景: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及新中国建立七十年后,中国的农村已经有了全新的改变。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民的生活条件有了质的飞跃。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部分地区贫困户的小康之路到了极其艰难时段。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学院党建扶贫工作,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宣传当前农村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帮助农村搞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推广及促进农村经济大发展提供好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农民收入现状及分析农民收入增长滞后因素,在2019年期末阶段,经济管理系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组织了本系的学生党支部、教研室、学生科以及部分学生干部走访了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金鼎山镇莲池村,与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谈,查阅相关资料,并深入到村民家中,通过座谈、走访以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当地村民的收入情况及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调查研究。

2、调研目的:通过调研,了解莲池村村民收入方式现状和制约产业发展的根本原因。另外,掌握金鼎山镇莲池村经济发展模式,分析其核心问题并剖析相关原因,找出相关因素,一方面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谋划经济管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课程设计、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标定位提出建设意见

二、调研内容、时间安排

1、调研时间2019年7月6日全天

2、调研地点遵义市汇川区金鼎山镇莲池村

3、调研对象莲池村相关工作人员,贫困户,部分农户以及合作社。

4、调研内容莲池村村民收入情况,当地主要经济发展方式。

5、调研人员及分组(分为五组):

组长 王斌

副组长 夏洪 蒲亨明  邹智  

成员  周玉龙 侯彪 袁蓓 李晓霞 罗碧英   三十余名学生等

6、调研方法和方式:针对莲池村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座谈和访问调研为主,由于调查对象的人数多,分布较广,村民文化程度有限的特点,调查方法有采用抽样调查。首先对莲池村进行资料调查,即通过与莲池村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并咨询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莲池村的大致概况。然后采取抽样的调查方法,以家庭为单位实地走访了莲池村30户人家,涵盖了不同农户。其中贫困户11家;普通农户11家;老党员户5家;退役老兵户3家。我们采用入户访谈及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详细调研。在此基础上,对调查收集的资料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了解莲池村村民的收入方式及现状,发展方式。问卷共发放30份,回收30份,全部是有效问卷,回收率100%。同时还对本村的合作社进行了走访调研,发放问卷调查2份,也是全部收回。

三、莲池村基本情况

(一)莲池村地理人文情况

金鼎山镇莲池村位于金鼎山镇西侧5公里处,距离中心城区19公里,辖区面积20.5平方公里,301县道从村里贯穿而过,各村民组通组公路已全部水泥硬化,六个村民组通组公路已油化,仁遵高速公路从村里经过,现正在施工中。交通条件极为便利。洛江河从莲池村川流而过,境内河流全长8.46公里,水资源丰富。莲池村下辖14个村民组。现有人口1575户6538人。村设立党总支部,有党员97名,下设三个支部六个党小组,60岁以上的老党员42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278人。其中,已脱贫50户161人,未脱贫42户117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为1.79%。辖区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两所(公办和私立各一所)。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主要以种植蔬菜、花卉以及果树苗木为主,有种植大户9户,其中,蔬菜种植5户,830余亩,通过大户种植带动周边散户种植蔬菜350余亩。果树种植2户1300余亩,花卉种植1户120余亩。苗木种植1户620余亩。水、电、路、讯、房基础设施已基本完善,人均收入主要以转移就业和蔬菜产业、果树苗木种植为主。2019年人均年收入已达到13000元左右。

莲池村自然环境可谓群山环抱,落水曲流,风景秀丽,故而形象定位为“西山田圃、花映莲池”。近年来,莲池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发展为抓手,以基层治理为保障,以项目建设为主体,发挥地处近郊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蔬菜、果木等绿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逐渐把农耕产业向特色服务产业转变。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申报AAA级景区莲池·新天地、落户红花岗区委党校金鼎山镇分校。走出了一条“农、旅、居、娱”四位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二)莲池村农户、村民的基本情况及收入情况

1.调查样本构成情况

1)受访村民年龄分布:20—40岁的受访者12人,40—60岁的受访者11人,60岁以上的7人。

2)受访村民家庭人口数分布:家庭人口数为3人及以下的有10户,4人的有11户,5人及5人以上的有9户。受访者家庭平均人口数大概为4人。

3)受访村民家庭土地数量:土地数量2亩以下的为16户,2—4亩的为9户,4亩以上的为5户。受访者家庭平均土地数量大概为2.6亩。

2.村民家庭收入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以及查阅相关资料,我们总结出莲池村村民收入的大致状况主要有:

1)外出务工经济收入已成为莲池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通过调查显示外出务工已成为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业收入不再是村民的唯一收入来源,村民在农闲时会兼营一些服务或者到附近打工,还有部分村民主要以经商办企业(农家乐)作为家庭的收入来源,将土地出租给其他村民种。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入到去发达城市打工的行列。近年来,莲池村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热潮不减,莲池村长期外出务工人数为1600人左右,这部分人口常年外出务工,月工资主要在3000元—4000元之间。

2)受访村民家庭收入情况

莲池村村民家庭的年纯收入主要分布在8000元~1.7万元。其中,有10%的受访村民家庭的年纯收入在2万元以上,这部分家庭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经商办企业;有27%的受访村民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元~1.5万元;有40%的受访村民的年纯收入在5千元~1万元;有23%受访村民的年纯收入在5千元以下。在调查中,村民表示最近几年他们的收入都在增加,主要的原因是家人外出打工,即使在家,也能在附近找一些临时工作做,虽然工资不高,但这些工作不需要成本,做多少得多少。这与数据分析相符,而且近几年外出打工数在增多。

3、村民的支出流向相对集中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问及村民收入支出的流向情况,有4户村民家庭选择将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和发展生产;有2户村民家庭选择购买耐用消费品;而有19户村民家庭是主要用于子女教育、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除此之外,还有5户村民用于建房。对结果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到莲池村村民的支出流向相对集中,主要是用于子女的教育问题、防病养老和子女婚嫁以及建房。在访谈调查过程中,部分村民还反映,除了上述支出外,送礼也是村民一项大的支出,每个月都有近邻或亲朋请客办酒,每次礼金少则五十上百,多则几百,一年下来,要送礼金千元。更有甚者,每年都办,村民不去又不好,苦不堪言。

(三)莲池村合作社发展情况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连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村组织化建设,是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为科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的作用。

近年来,村民委员会坚持把加快发展农民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加大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力度,培育了一个农民合作社,树立了较为知名的农业品牌,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协调、健康、稳定发展。该合作社涉及种植、加工及供销服务等众多领域。合作社的主要运作模式为“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市场”。

四、莲池村村民收支及合作社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村民收支问题分析

通过对当地村民收入现状以及收入支出流向的访问调查,以及走访村委会相关工作人员等,我们对村民增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了初步认识,对影响村民的增收的原因也产生了一定见解。近几年来,全国农村发展呈现出良好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对农业和农村加大了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明显起到了农民增收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的收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从我们对莲池村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民在增收的同时,支出部分并没有多大改观,消费结构较为单一,主要用于生活消费和子女教育支出,农民增收的空间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挤压,增收的潜在动力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很难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农产品价格波动性大供求失衡;第二,农业结构不尽合理和产出效率低;第三,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第四,文化程度、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具体分析如下。

1、农产品价格下行波动性大

根据调查及了解,当地村民没有稳定且良好的销售渠道,大部分农民是等收购粮食和蔬菜的小贩来到村里,以小贩给出的低价出售自己的粮食,或者自己带到菜市低价出卖,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给农民增收带来影响。根据农业部门的报告可知,今后农产品价格提高的空间将越来越小,目前一些主要农产品都已经高出国际市场价格,政府大幅度提高收购价格已经不可能,要想通过提高粮价来增加农民收入的空间实在有限。

2、农业结构不合理及农业产出效率低

莲池村的地貌也和我们贵州的绝大多数地形一样,多山间盆地,导致可用于农业开发的土地资源不多,人均耕地也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土地大小不一、不平整,基本上没有进行机械化耕种的可能。土地经营分散,一家一户的小生产模式难以推行标准化生产,使得推进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难度大,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还跟不上形势要求。种植结构雷同,品种特色不明显,科技含量不高,大路菜多,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如果单单依靠初级产品的销售,其增值空间非常小,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也会随之减弱,进而不仅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使收入逐渐下降。农产品质量不高、初级产品多、加工品几乎没有的问题影响着利润的提高。

3、农业生产信息、技术、资金等保障力度不够

在走访中调查发现,多数农民都有强烈的增收意识,并有一些可行的增收项目,但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信息和技术也没有保障,而难以实行。村民从当地政府获得的市场信息很少,村民主要是从小贩经销商中获得市场信息,村民也就得不到及时、可靠和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市场预判。信贷部门缺乏有效的资金扶持措施,一家一户贷款困难。村里有人在种植大棚蔬菜、水果,规模不大,由于技术保障等原因,收入甚微。

4、文化教育程度低、环境、优惠政策难以真正惠农

在走访莲池村农户的过程中了解到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普遍是在高中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因为较低的文化程度造成了农民一方面难以有效接受一些适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导致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另一方面劳动力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外出务工人员在企业的工作质量和收入水平。在我们调查走访中也发现,村民家庭文化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庭收入普遍越高。

(二)合作社发展问题分析

虽然近些年村里成立了“永康绿”合作社,该合作社也取得了加快的发展,并于2017年度获得了“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荣誉称号。但在我们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若干问题所在,合作社的负责人也给我们吐露了许多心声。具体问题如下。

1.大部分经营主体规模小。农民合作规模小,效果不够显著。农民合作社规模偏小、结构单一、实力较弱,市场竞争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辐射面不广,连接农户能力不够强,合作社办公服务场所、经营设施和生产基地不健全、不完善

2.产业链条较短。合作社主要从事辣椒、苦瓜等农产品生产和鲜货销售业务,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延伸几乎为零。大多数产品处于出售原料或初级农产品的阶段,产业链条难以向生产环节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拓展。合作社定位不高,主要作为原材料生产基地,深加工基地在外地。究其根本原因有二,一是种植规模小,产量低,不能供应到产品加工产业链;是缺乏产品生加工的技术型人才,加工出来的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3.财政扶持力度小。由于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直接用于农业合作社的扶持金额不多,从而力度不够,主要现在土地流转补贴不及时新农村规划资金少和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等方面,不能够及时有效地为合作社及农户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

4.合作社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该镇的部分合作社负责人思想素质较差,管理水平较低,部分负责人存在“等、靠、要”思想,基地建设财政补贴款。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扩大经营规模发挥规模效益,旧基地不补贴,大新增基地财政扶持力度,重点扶持新上马的合作社。这样,部分合作社原有的合作社基地不理不睬,原有的种植基地荒着没人管,另寻新基地建设,图财政补贴,导致资金和土地资源浪费。另外,部分合作社缺乏市场分析脱离市场,风险意识不强经营不善,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不佳。

五、莲池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措施和建议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民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更是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应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核心问题来解决。农业合作社良性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的一个有力保障,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根本保证。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就如何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发展好农业合作社提出如下措施和建议。

1.继续推进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

为提高农民收入,应切实抓好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增加农业投入。一是继续抓好粮食保护价收购、农业税完全减免、基本农田保护、农业贷款等“三农” 政策的落实,确保中央、省部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做到在逐级贯彻落实过程中政策、精神的实质不折损、不走样,使广大农民真正从惠农政策中受益增收。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尤其是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性投资。三是继续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支持,进一步抓好农户小额信贷工作,加强银企合作,加大对农村农业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促进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

调查所悉:农户以家庭经营体制为主,没有一家合作社形成规模效益,体现地方特色产业完整的龙头企业,多数产品都是初级产品,缺少深加工技术和加工基地,农旅一体化没有形成。为了切实提高农业效益,结合实际,进一步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一是做稳做优粮产业。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大力发展粮食加工企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产品增产增效;二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结构。通过对不同品种分门别类地研究市场需求量、消费热点和产出比,来决定经营品种的取舍,确保农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相衔接,发挥市场核心作用;三是建设和扩大特色农产品基地(辣椒基地、苦瓜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抓好基地改造,改进保鲜贮存技术,提高商品效益。

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素质和技术培训。

从调查中了解到,大部分农民的教育程度只停留在小学或初中水平,对国家政策了解、新技术使用存在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对农民的增收形成了一定制约。所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发展在普通技术的基础上还应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如互联网技术等,朝专业的方向发展,带头人拥有了一定的科技水平,才能灵活地运用到农业生产经营中,提高农业产出效率,为农民增收奠定基础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在国家财政资金的基础上,加地方财政投入,加新农民培训力度;另一方面,鼓励职业院校和遵义五所高校参与度,形成“政+校+农”培训模式,为地方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训更多合格人才。

积极建立完善的流转机制,进一步构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农民合作社,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主管部门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培训途径,提高合作社整体运行水平和社员素质,加快技术培训,特别是合作社负责人和农户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4.加强市场建设,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莲池村村民的农产品基本上是买给小商贩,价格很低。应培育以批发市场为主体,建设贯通城乡、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管理规范、高效畅通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拉动作用。一是用现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和物联网技术建设和完善农产品流通网络格局;二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积极开拓市场,培育和扩大农产品销售三是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合作社和学校对接,建立农产品销售新模式,完善农村市场服务体系以促农增收。

5.正确解读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保险制度。

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业项目建设步伐,建立良好资渠道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和农产品保险政策,切实帮助合作社解决具体问题,发挥合作社领头羊作用,带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同步迈入小康社会一方面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合作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户自觉加入对口合作社。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6.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制度,延伸产业深度。

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制度,加大宣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研发与加工农产品营销各个环节延伸农产品产业深度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协助龙头企业建设科研基地、建设生产基地、创建农业示范园区、开展产学研合作、投资新建实验室、试验示范基地形成科研+育苗+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旅游一体化的产业链。协调和鼓励现有合作社之间联合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合,充分发挥优势合作社在组织管理、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专业化生产和市场开拓方面的信息和作用,带动其他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